加大懲處提供“李鬼”棲身處網站,消費者應選擇誠信可靠承運方
本報訊 (記者 陳璽撼) 臨近歲末,網購貨物配送和長途物件遞送業務激增,全國各地紛紛出現快遞公司“爆倉”現象。同時,以人力和運輸成本上漲為由,不少快遞公司近期上調快遞費用。一方面訂單來不及做,另一方面收費水漲船高,看準時機,年末快遞市場成了眾多“李鬼”的溫床。市消保委昨天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接到關于“李鬼”的投訴已占物流快遞類投訴總量的83%。
慎防李鬼“三部曲”
明明是快遞知名品牌,以前用過也沒問題,怎么這次中了招?許多消費者被“李鬼”坑了才如夢初醒。今年1月至10月,僅普陀桃浦地區涉及假冒物流快遞公司的投訴就達128件。其中,假冒“宅急送”32件,假冒“華宇”33件,假冒“德邦”22件,假冒“強生”29件,假冒“佳吉”12件。
業內人士介紹,“李鬼”主要有3種欺騙手段:半道加價、虛報漲價和破損掉包。消費者堯先生就碰到了前兩種,他在上海發出幾件家具到江西黎川縣,和“佳吉快運”約定了價格,可家具到江西后卻沒有直接送到指定收件方,一家陌生的江西物流公司還打電話索要400元中轉費,否則就扣下貨物。而且,“佳吉快運”在上海上門取件時稱重要597公斤,可行李到了江西中轉處,江西方面稱重卻只有165公斤,“平白無故多付了430多公斤的費用,東西還到了別人手里”。
榮先生遇到的則是破損掉包,前不久他通過“宅急送”寄送物品,收件人收貨后發現物品外包裝破損,里面的東西也不對。當堯先生和榮先生事后向12315投訴,要求對方作出解釋并給予解決時,才發現所謂的“佳吉快運”和“宅急送”給的都是假地址,打電話要么空號要么不接,再也找不到。消費者想找承運公司理論,卻因為運單上的貨主是“李鬼”,所以無法直接向承運公司索賠。
學生和白領最受傷
據普陀區消保委有關人士分析,受騙的大多是在校學生和年輕白領等習慣上網者,大都通過搜索網站找到假冒公司網頁,這些網頁與正規公司網頁相似,搜索排名靠前,公司電話多為400、800開頭的號碼,迷惑性極強。消費者按圖索驥聯系后,會有“業務員”上門取件談價收費,但多數“李鬼”不具備貨運資質和條件,就把訂單轉包給正規公司操作,從中賺取差價。更黑心的則裝作消費者,欺騙正規公司貨到收費,從而讓收貨方多付一筆費用。
快遞有“李鬼”,網絡平臺經營者難辭其咎。市消保委有關專家向記者表示,要加強對提供“李鬼”棲身處網站的懲處力度,打破“給錢就上,錢多上得更靠前”的信息發布規則,強調網站等媒介的社會和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9條規定,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的經營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
市消保委也提醒消費者,托運物件要盡量找同事或熟人介紹誠信可靠的承運方。另外,“李鬼”網頁很少會明確標明全國各地的門店地址、聯系電話、聯系人等具體信息,即使有也是虛假居多,打幾個門店電話一查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