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件事的處理,決不能止于當事人洗冤,有關部門撤案、道歉……公眾有權知道,這些年上海市通過‘釣魚執法’罰沒的款項究竟有多少?有多少無辜的司機被‘釣魚’放倒?”
河南青年孫中界的遭遇,宛若文藝作品中描寫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的一幕:一位純樸的鄉下小伙剛剛進了上海灘,本懷著助人為樂的熱心,不料掉進“拆白黨”設計的局里。而孫中界所碰到的“拆白黨”,背后竟然有官府人士作后盾!現在這起引起全國民眾關注的“釣魚執法”,終于有了初步的結論。經過聯合調查組的調查,證實是南匯交通執法大隊采用了“不正當的取證手段”,浦東新區政府責成浦東城管執法部門中止該調查程序,歸還被扣車輛。同時向孫中界表示誠懇的道歉,孫中界的一切財產損失可以協商或提出國家賠償。
應當說,在輿論不懈的追問下,惹得人神共憤的“釣魚執法”總算有了較為理想的結果,至少上海市浦東區有關部門承認他們錯了,人們不會忘記,此事件剛剛被報道時,該區城管執法局快速出臺了一個“調查結論”,宣稱對孫中界的執法“并無不當”。——— 此調查被公眾譏笑為“老子調查兒子”。
聯想到國慶節前,上海另一位司機張軍控告閔行區交通執法部門“釣魚執法”,誣蔑其有非法運營行為,并處一萬元罰款。曾經以政府部門執法相對文明規范而著稱于全國的上海市,如此密集地發生同類事件,不能不使公眾要求追問更多的真相,要求對這件事的處理,決不能止于當事人洗冤,有關部門撤案、道歉。因為這兩件事已不是簡單的個案,不僅僅關系到張軍、孫中界兩位公民的清白,以及他們的個人權益被損害,而是關系到政府整體公信力。
這件事若不查個水落石出,有關官員得不到相應的處分,不僅僅是浦東區,甚至上海市乃至更高層面的公權力機構,其公信力將受到連累。此說決不是危言聳聽。
10月25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其中,上海市交通行政執法部門“釣魚執法”成為排行榜上十大“輿情熱點事件”中最有損政府公信力的事件。那么,面對這樣一件事關政府公信力、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公共事件,公眾有權利知道,這些年上海市除了南匯區外,全市這類通過“釣魚執法”罰沒的款項究竟有多少?這些錢如何分配的?有多少無辜的司機被“釣魚”放倒?為什么那些覺得無辜的司機狀告執法部門,竟無一勝訴?當地法院在其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網上盛傳的上海市高院行政庭《關于審理出租汽車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見》是否真的和被告交通執法部門共同協商出臺的?司法機關在公民受到行政權力侵害時,能否提供有效的救濟渠道。這些問題,任何一個都事關依法治國方略的貫徹實施,事關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事關執政黨長期能否保持執政地位,事關中國社會真正的和諧與穩定。決不能被含糊其辭地敷衍過去。
如果對這些問題,上海市有關部門不能給公眾一個滿意的回答,僅僅是道歉或者賠款,或者不痛不癢處理幾個浮在表面的小蘿卜頭,以求息事寧人。那么,當地政府已經受到嚴重損傷的公信力不僅不能修復,反而會給人“葫蘆僧判了葫蘆案”的感覺。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類似“釣魚”的事件還會一再發生,無非手段是更加巧妙、隱蔽而已。因為這樣的處理,對毒流發端的源頭、毒樹生長的土壤,并沒有太大的改良。
(十年砍柴 知名網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