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器壞了,不同維修店報出的維修費居然能差出20元;空調明明是風扇出了小問題,卻被告知需要加氟,多花不少冤枉錢;冰箱屢修不好,維修工卻“人間蒸發”……記者近日了解到,家電維修市場現狀混亂;許多消費者被“野雞店”、“路邊攤”蒙錢誤事。
一個壞遙控器
“修”出三種價錢
“我家DVD機的遙控器壞了,圖方便拿到農貿市場里面的維修店去修理。誰知道三個維修店說出的毛病都不一樣,報的價錢也差出不少。”家住勁松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去的三個店“沒有一家是明碼標價”,店主有的說是線路問題,有的說是接觸不良,還有的說是發射器壞了,要價也從20元到60元不等。
很少明碼標價
無法確認資格
記者走訪位于武圣路附近的多個家電維修店后發現,許多小店只是簡單地擺出幾樣工具就算開張。記者以家中DVD壞了需要維修為借口要求查看價目表,卻被拒絕。“我修了多少年家電,價目表都在腦子里了。”店主說,自己的維修技術是跟師傅學的,開價也是“隨行就市”:“我給你修好了,保證不多收錢不就完了嘛!”
售后投訴飆升
亟待嚴格管理
記者了解到,每年夏季是家電故障高發期,由此引發的維修投訴也進入上升期。據3·15消費電子投訴網數據,近一個月內家電類累計投訴778宗,其中質量問題占34.48%,售后服務占到了56.53%,大部分都與維修相關;不少消費者圖省事或便宜,找到沒有資質的小店維修,或者被“宰”,或者屢修不好耽誤了使用和正常的保修。
相關新聞
10余項家電服務
國標年內出臺
冰箱、空調、洗衣機等10余項主要白色家電的國家服務標準,年內將完成制訂工作并正式出臺。近日,由海爾集團牽頭組織的全國家用電器服務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在京正式成立。據記者了解,2006年1月國家開始實行《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但至今,消費者在許多店中還無法了解到公開透明的維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