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熱鬧的2003年大連春季房交會剛剛結束,我市一些專家、學者就十分冷靜地給大連的房地產市場把了把脈,結果普遍認為:大連的房地產市場,該給你熱鍋里加些“冰”了。
第一塊冰加給廣告:承諾脫離實際
大連海事大學商學院的石建仁教授說,我市某些商品房剛開盤時在廣告上宣傳:房子建在森林里,環境安靜,空氣新鮮。可是賣著賣著,廣告就變成了:房子緊靠繁華商業區,購物方便。購房者看后頓生疑問:難道繁華商業區已建到了森林里?周圍的環境到底是熱鬧還是安靜?有的商品房廣告說,房子離市中心很近,開車只有5分鐘的車程。可實際上,他的房子建在市區邊。大連的市區不大,半夜街上沒人時駕車狂駛,5分鐘可趕到市內。
有的開發商在廣告中說,他的房子增值潛力巨大,三代以后賣出去都發財。可他忘了,由于中國的土地是不允許買賣的,絕大多數的商品房只具有五六十年的土地使用權,超過了,房主就得向國家續繳土地使用金。真到了你的孫子輩,這座房子還會有多長時間的使用價值?進入拆遷的行列還差不多!有的開發商承諾,買了他的房子,以后不想住了,開發商可以原價購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有可能貶值,到了你不想住的時候,房子的原價還能值幾個錢?沒準兒開發商原價回購了你的房子,再賣出去還賺錢。
有的廣告干脆說,他的房子的物業管理是五星級酒店服務,物超所值。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目前的中國,任何開發商都無法使商品房住宅的物業管理達到這么高的水準。非要達到,開發商就肯定賠錢。正因為廣告水分太大,承諾也不切實際,大連的商品房銷售就經常出現“售樓小姐講得激動,購房者聽得感動,開發商兌現不行動,結果房子賣不動”的尷尬局面。公道地講,開發商們也不是有意要欺騙購房者,但是,這些廣告卻體現出:大連的房地產開發商營銷思維還不成熟,不能準確把握消費者的購房心理,營銷策略也缺乏明確的統一思路。
第二塊冰加給價格:價格一廂情愿
我市一位專門研究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專家說,現在大連市內至少有十幾處早已建好的商品房樓盤沒賣出去,有的甚至已閑置多年。究其原因,大多數是定價太高,無人問津。黃河路沿線有個樓盤,已建成5年,每平方米售價7000元左右,據說是因為樓內安裝了較高標準的取暖設施。而實際上,這種取暖設施不符合大連人冬季取暖的習慣。顯然,開發商當初并沒考慮到這一點。
大連東部市區有個地段,前幾年某開發商建了一處樓盤,每平方米售價6000元以上,賣得挺好;前年,另一個開發商也在這個地段建了一處樓盤,每平方米售價也是6000多元,可至今只賣出去幾套,開發商為此很納悶。其實,道理很簡單:此一時彼一時也!人家那時開發,此地段上的高級商品房少,所以好賣;而現在,這個地段上正在熱賣的樓盤比比皆是,按這個價格,在此地段甚至可買到已裝修好了的高檔寫字樓。因此,這個開發商要怪就怪自己,事先沒對這個地段的商品房開發進行預測。
我市中部市區也有一處高層商品樓盤,建成已八九年,售價一直保持在每平方米4000元以上,但因其房間格局不合理一直賣不動。現在離它半站地、地角好、房間格局也好的另一處新建高層樓盤,每平方米平最高才賣3000多元,而那每平方米4000元的高層樓盤就是不肯降價。看來,這位開發商還是沒明白市場規律: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沒有賣不出去的樓盤。
第三塊冰加給營銷:營銷缺乏技巧
我市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的銷售總監說,有件事情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的大連春季房交會上,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都雇了一些年輕靚麗的女孩兒做售樓小姐,以此吸引參觀者的目光。這種做法不能說沒有作用。但是,當一個購房者向某售樓小姐請教,買房子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時,這位售樓小姐除了一個勁兒宣傳她的房子好,別的卻什么也說不出來。這位市民只好搖著頭去了別處樓盤。
類似這樣的情況并不偶然,可以說,我市絕大多數的售樓小姐,都沒經過系統的房地產營銷培訓,只憑著一副漂亮臉蛋兒就上了崗。樓賣不出去,倒霉的還是開發商。如果一個購房者對你賣的房子挺滿意卻嫌地角偏時,你能告訴他:今天的地角偏不等于明天地角偏,不久的將來,這里就會通好幾路公共汽車和建大商場,現在買價格最合適,然后再把有關這方面的新聞報導或政府文件的復印件拿給他看,肯定就會增強對方的購房欲望。而這些,正是房地產營銷培訓中的內容。遺憾的是,重視這方面培訓的大連房地產開發商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