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猶如“迷宮”,如何處理和面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十年前,《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生動地闡述了“變是唯一的不變”這一生活真諦。
人生如此,經濟大勢亦然,隨著桀驁不馴的房地產市場開始被調控逐漸“馴服”,新的困惑又接踵而至:品牌房企開始降價促銷、馬云發動員工買房救綠城、房價能否回到2009,中國房地產會不會崩盤、現在抄底買房是否合適,當單邊的房價上漲預期被改變,新的預期又尚未達成共識,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人們仿佛又深入“迷宮”,各種各樣的奇怪現象與問題在房地產頓時又熱鬧起來。
房地產價格的調控是必須的,也是正確的,這是已經達成的基本共識。然而,這一調控的過程,卻注定是充滿陣痛的。比如已經高位購房的買家對開發商降價行為極為抵觸和反感,比如房地產中介的生存壓力大增,全行業開始過冬,并影響到相當數量的中介從業人員。
不過,從目前政策的節奏與力度看,出現上一輪的大起或者一些機構擔心的崩盤這兩個極端,可能性不大。摩根大通在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說得比較靠譜,“調整尚未結束,才剛剛開始,但全國崩盤的可能性非常小,泡沫破裂明顯不是政策目標。”
在歐盟和美國各自努力刺激自身經濟增長的當下,全球增長日益依賴于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中國的調控部門一方面要成功地擠壓出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擠泡沫對損及經濟增長影響有多大,同樣在調控部門考慮的問題范疇內。
此外,從開發商公布的10月業績看,盡管業績整體放緩是不爭的事實,但“賣兒賣女”揭不開鍋的還是少數,正如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近日在反駁流言一文寫的,“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們可控范圍內”,既然開發商都淡定自若,那么對于購房者而言,少點浮躁與投機,多點常識與理性同樣重要,畢竟,行走樓市“迷宮”需要顆淡定的心。(記者 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