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樓市調控持續發力,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不再死扛,而是選擇降價出貨。杭州、南京、蘇州、溫州等長三角地區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均有所松動。(據11月8日《中國證券報》)
“金九銀十”以后,盡管國內房價有所松動,但市場上的觀望情緒也隨之愈加濃重,成交量慘淡依舊。而隨著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調控決不可有絲毫動搖,要使房價回歸到合理的價格”,更使一些開發商試圖通過死扛房價與市場和調控政策進行博弈的僥幸心理被逐步摧毀。
自從上海領全國先河,多地新樓盤大幅降價促銷,引發部分已購房業主的不滿,“僵持階段”的房價已經出現“松動”。在“決不可有絲毫動搖”的房地產調控措施下,在“要使房價回歸到合理的價格”的目標下,這樣的“松動”、“波動”或許還會繼續下去。這表明,樓市終于有漲有跌了,不管消費者愿不愿意,樓市的風險已經來臨,中國樓市穩賺不賠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買房子不再是一個比拼錢多的簡單事,它更需要智慧,出手的時機,還有認賭服輸的投資理念。
認識這個市場風險,是需要代價的。有了風險這個理念的確立,樓市的調控才算真正進入了正軌,當保障性住房滿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之后,中國的樓市就再也不會是地產開發商一股獨大的市場了。房子蓋多了,賣不出去就必須降價,否則倒下的就是開發商自己,明知道風險,在高位購買住房,一旦價格下跌,哭鼻子的,也只有消費者自己。(王志萍 山西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