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遠看到從售樓處出來的幾個人上了一輛奔馳車,男孩小平(化名)拉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車,玩了個花把式,蹬上車飛速沖向那輛大奔,用手拽住司機位置的車窗高聲央求道:“大哥,去看看旁邊的項目吧,我在前面騎車給您帶路……”
這一幕出現在大興某個樓盤集中的地段。小平和他的伙伴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軟磨硬泡拉看房人去看自己的樓盤。每帶一個訪客到售樓處登記,他就能從開發商那里拿到提成。樓市的慘淡給了這個職業生存的空間。不過,能等上一位愿意去的客戶也不容易。
這是北京晨報記者在長假期間探訪北京樓盤的市場發現。幾個細節能證明開發商出單的艱難。
與以往冷清的售樓處不同,看盤的人不少,但想讓他們出手很難。白阿姨為兒子挑婚房,這類往往被看成是樓市中最堅挺的剛性需求,如今在買房態度上亦能看到不同的姿態:拿著小凳子熬夜排隊拿房號的買房人如今全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遍遍對比著房源信息,倚在沙盤旁邊聽銷售人員講解邊獨自思量著自己的小算盤……為什么呢?正如白阿姨說的:“現在的房價也不再一天一漲,這個樓盤不行還可以選別的樓盤,房子多得是呢!”
買房人的觀望仿佛一塊堅冰。而地產商的資金吃緊也到了懸崖邊。這個“冬天”有多冷?任志強說,“開發商就剩下褲衩了!”在所有融資的大門關閉以后,一些開發商開始在小范圍的熟人圈中找錢,把未來“房子”當抵押物,以上百萬元一股的標的向熟人伸手借款。
對比中國樓市有史以來經歷的兩次“冬天”:2008年的“冬天”,房價上漲在調控聲中戛然而止,調頭轉下,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認為,當年的開發商正是在過年時借民眾的買房優惠“大紅包”得到了救市王牌,使得瀕臨破產的地產商逃過一劫,并迎來房子大賣,量價齊漲;2011年的“冬天”,同樣房價是在調控“組合拳”中停滯不前,不同的是多位資深人士表示開發商很難在這一輪的調控中再嘗到救市“福利”的甜頭,房價下跌的主導局面已成共識,今年樓市比2008年更糟已成定局。
而眼下,我們可以認定,這的確是史上最寒冷的樓市“黃金周”,9月下旬剛剛露出的回暖苗頭戛然而止。根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數據,今年國慶七天長假期間,北京住宅成交量為1039套,含新建商品房908套及二手住宅131套,比去年同期跌22.8%,比9月同期跌62%。
晨報記者 王麗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