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牛蛙、小龍蝦、水果……月餅你吃什么餡兒?中秋臨近,在朋友圈、各大購物網站上,一些打著“養生”招牌的“網紅月餅”走俏。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月餅背后存在不同程度虛假宣傳等問題。相關人士建議,應加強對網絡上諸如月餅等時令商品的監管,同時消費者在選購時也需明辨。(9月24日《北京青年報》)
中秋節前,各路商家推銷月餅都會很瘋狂,而推銷手段之一就是夸大宣傳,要么玩一些“零添加”、“純手工制售”之類的概念營銷;要么推出一些特色餡的月餅。但這類月餅往往與宣傳并不相符。比如說“鮑魚月餅”,只有鮑魚味道,卻沒有鮑魚肉,這顯然對消費者形成誤導。再如一些“養生月餅”宣傳的功效,專家也認為是不可能的。
盡管這類“網紅月餅”宣傳與實際不符,違反《廣告法》等法律法規,但遺憾的是,既沒有見平臺主動清理這類違規宣傳,似乎也很少見到各地食藥監等監管部門主動查處違法廣告和商家。
有執法人員提醒,消費者對“網紅月餅”應提高警惕,但提醒的作用實在有限,因為“網紅月餅”主要通過購物網站、微信朋友圈來宣傳和銷售,由于消費者在網上只能看到相關圖片文字,并不能看到實物,更沒有機會直接品嘗,也不具備專業知識,很難明辨“網紅月餅”是忽悠還是貨真價實,是違規還是合規。
因此,對于“網紅月餅”虛假宣傳等違法問題,一方面需要平臺來清理,另一方面需要監管者主動出手!痘ヂ摼W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互聯網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應當查驗有關證明文件,核對廣告內容,對內容不符或者證明文件不全的廣告,不得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各大購物平臺應當按照法規要求治理虛假廣告。
朋友圈也不再是法律的空白地帶,進行月餅虛假宣傳同樣要追責。根據《廣告法》相關規定,微信朋友圈發布或者轉發的廣告,一旦違法,也要承擔法律責任,最高可罰100萬元。因在朋友圈發布違法廣告被罰的案例也有不少,所以,月餅商家千萬別抱僥幸心理,免得因虛假宣傳而被罰。
坦率地說,“網紅月餅”在網上熱銷,公然夸大宣傳卻不見被查處,已經暴露出監管的滯后。按理,越“紅”的商品,監管者越要重視。換言之,監管者也要“追”“網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