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網絡315十大維權新聞人物談維權
2009-05-14 08:21 中國質量萬里行 李穎
“這是世界上最簡單明了的官司,關于醫院用藥有無超劑量過錯,屬于小學生一分鐘就能算出來的算術題,卻耗時8年。”說這話時,朱鼎龍一臉的無奈。
1995年6月10日,兩歲的小朱遜因為輕微咳嗽,醫生開了兩支8萬單位的慶大霉素并當場注射一支,導致了朱遜全聾。
而后醫患雙方的爭議焦點是醫院用藥是否超劑量。
關于慶大霉素,《藥典》及產品說明書均有“注意:超量使用可致耳聾”提示,用法均為“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3000~5000單位,分2~3次給藥”,小朱遜當時實際體重是11公斤,劑量范圍應在1.1萬~2.75萬單位,即使按醫院所說13公斤體重,最大劑量的計算公式是“5000×13÷2=32500”。別說一次注射8萬單位,就是4萬單位,也屬超量!
這么簡單的一道算術題卻難倒了許多部門。縣“醫鑒委”的說法是不超量,市“醫鑒委”整整算了一年,在鑒定報告中“經計算”得出:即使一次注射4萬單位的慶大霉素,也屬違規超量。而本該6個月之內就能作出的省級鑒定結論卻歷經14個多月,結果卻是“經討論一致認為劑量在正常范圍”。
其后,朱鼎龍按照當時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要求衛生部復議,他甚至直接找到了時任衛生部長的張文康訴說冤情也無濟于事。
那個時候,法院不受理對醫療事故鑒定結論不服的案件。朱鼎龍說,如果對錯誤的醫療鑒定服了,那就沒有了訴訟的必要。等到終于走上法庭時,法庭的判決并沒有帶給朱鼎龍父子一絲希望,雖然《藥品管理法》確認了《藥典》的法定地位,但一審法院照樣在判決書上寫著:《藥典》不作為法定依據。
2001年3月15日,朱鼎龍上訴到揚州市中級法院。按規定應當在3個月內結案,最多可延期3個月,然而,此案一直拖至2002年12月27日才宣判。所幸的是,朱遜最終獲得了勝訴。
這一路,朱鼎龍幾乎走到了絕望的邊緣。有許多在絕望邊緣徘徊的維權者找到了勝訴后的朱鼎龍。
朱鼎龍說,消費者維權難最根本的是難在司法層面。就醫患糾紛而言,國家規定對于醫療事故鑒定結論要經過質證才能采信,事實上容易產生將質證當作走過場的傾向,有的法院也樂意將司法裁量權拱手讓給醫療事故鑒定組織。朱鼎龍旁聽過有的醫療糾紛案,醫院理屈詞窮,但照樣勝訴。他甚至看到過醫院《答辯狀》的落款竟是某某人民法院,遇到過醫方出錯后涉嫌故意殺人,而患方掌握了確鑿證據卻歷經8年都討不到公道的情況。
朱鼎龍說,他無法驅散朱遜案留在心頭的陰影,也無法面對生活中有更多孤獨與絕望的維權者。為了還原朱遜維權事件的真相,給廣大的維權者帶來希望和力量,朱鼎龍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完成了《官司》,被法律出版社譽為“12年真情譜寫,一部完全沒有虛構的曠世奇書”而重點出版。朱鼎龍盡管入不敷出,卻將稿費全部捐給“3·15維權”及公益事業。
朱鼎龍拿出了一份1998年8月28日的《中國青年報》,刊有《必須追究錯鑒責任》的評論,這篇專門針對朱遜事件的評論,在論證“這起違背用藥注意事項造成的嚴重醫療事故竟被定為‘不屬醫療事故’”后,一針見血地指出“醫療鑒定敢于無法無天,還因為其沒有錯鑒責任追究制度,無故意錯鑒而被查辦之虞,卻有私下‘交易’之利,失去制約的權力怎能不腐敗?醫鑒不公,醫禍無窮。朱遜事件使人聯想到我國每天人為致聾啞兒童數以百計,國家預防藥物致聾重點工程形同虛設,可醫療界卻還在因過獲利……只有將膽敢違法錯鑒者堅決地繩之以法,使其身敗名裂直至身陷囹圄,才能鏟除縱容坑人害人的禍根,才能促進醫療行風的根本好轉,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才有可能被高度重視。”
朱鼎龍說,解不開的心結,時間會讓它慢慢淡去,但法制的力量應該始終照亮消費者的心靈。(實習記者 陳曉偉)
吳石林:防患假冒偽劣下鄉坑農
吳石林,湖南省安化縣清塘鎮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人,卻有著不平凡的作為。隨著城鎮消費者質量意識的提升,一些制假售假的不法之徒把目光轉移到了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市場。為了捍衛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1988年起,吳石林便自發地肩負起了為農村消費者維權的重任。
談及為農村消費者維權的初衷,吳石林回憶道:“在1988年的時候,當地農民吳衛貴喝了地下酒廠生產的劣質酒,導致七孔流血死亡。我參加了吳衛貴的喪事,看到吳衛貴的妻兒撕心裂肺地痛哭,我心中無比憤怒,暗下決心要端掉當地所有的地下酒廠。”吳石林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發現,那些所謂的散裝白酒就是用溪水加酒精勾兌而成的。當時,吳石林結婚不久,因為家里比較困難,他在農閑時靠走村串戶收廢品來補貼家用。
在吳衛貴死后不久,有一天,吳石林去魚水鄉收廢品時,看到一位村婦正在大哭。問其原因,原來是她在集市上買的10公斤散裝白酒,回到家里不僅少了1.3公斤,還有很濃的生水味。為此,丈夫大怒,要她去退,否則就永遠別回家。可是,當村婦找到攤主后,攤主卻拒不認賬。當時圍觀的人很多,吳石林為那位村婦主持了公道,讓攤主退了酒。事后,吳石林將自己收集的地下酒廠生產劣質酒的證據交到了安化縣工商局,縣工商局立即開展整治行動,一舉端掉了該縣所有的非法酒廠。“這一件事在當地影響很大,從那以后不少當地農民遇到消費問題都會找我幫忙。就這樣,我走上了為農村消費者維權的道路。”吳石林說。
可能連吳石林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條義務維權的路一走便是20余年,吳石林更是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義務維權的癡心漢子”。他靠收舊貨攢錢自費學了3年法律,拿到了律師資格證書。20年來,他為鄉親們處理了3000多起投訴,為他們挽回了2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20年來,他自費編輯印刷了幾萬冊《消費者必讀》、《農村消費》、《經營者必讀》等普法讀本送給當地農民,向廣大農村消費者普及法律常識;20年維權還使吳石林的服務對象越來越廣,他已經由服務當地農民發展到面向全國的農村消費者,他還花幾千元建立了維權網站;20年維權也是吳石林的維權隊伍不斷壯大的過程,在他的感召下,自愿加入他維權隊伍的已經有600多位志愿者。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